第五波疫情期間,政府宣佈學童「提早放暑假」,令一眾家長及學童無所適從。
不少學童通過各種方式補習,然而基層家庭缺乏資源,疫情客觀上加大了不同經濟基礎的學童的差距——「越貧者,成績越差」的現象令人揪心。
香港心橋會有感於此,組織香港青年為基層學童義務教學,希望疫情之下依然能實現「教育不分貧富」的社會理想。
心橋會會長林斌介紹,特別觀察到跨境學童面臨的獨特困難,他們不少已長時間滯留內地,無法與香港教育進程接軌,未來可能在考試中處於劣勢,而心橋會作為關注新香港人福祉的社團,對此格外用心。
心橋會特地聯繫一眾在香港及海外的導師,籌備包括英文、數學、體適能、創意發展及藝術歷史等多元化網上義補課程,惠及為超過160名基層及滯留在內地的學童。
岑芷蕊(Chloe)正是其中之一,90後的Chloe負笈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主修藝術歷史,畢業後回港創業,開辦教育中心,主要教導小學生她的理想與香港心橋會不謀而合,包括Chloe在內的多位香港青年,在心橋會牽線搭橋下,為學童進行三星期的義補,鞏固學習知識,為迎接復課做好準備。
林斌介紹,疫情來得快,影響面廣,不能只等著政府的支援政策,民間組織更要快速行動。
香港心橋會與Chloe的合作,從萌生意念,到落實計劃,僅僅用了兩星期完成。
疫情持續兩年多,有很多同學的學習進度受影響,有些五年級的同學其實連三年級的知識也不懂,第五波疫情甚至會進一步擴大差距,因此家長們希望透過義補幫助基層學生追回進度的心情十分迫切。
義補課程除了涵蓋英文與數學等主科外,更加入創意發展,藝術歷史及體適能課程。
Chloe希望讓基層學生可以學習主科以外的不同知識,因此邀請「星級導師」加入。她形容每位導師具相當的資歷,如曾任Facebook華埠小商業支援計劃製作總監及於電視台和新媒體工作數年的導師任教創意發展課;奧運級游泳教練任教體適能;亦有矽谷IT人及美國持牌言語治療師任教其他科目。
「家長們原本以為義教主要是在校大學生,他們原本期待並不高。
沒想到迎來明星團隊,有的家長特地發短訊感謝,說‘老師們的善行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林斌還特別感恩包括Chloe在內的一眾義務「星級導師」,他們不辭勞苦,有時工作至凌晨3點,不分晝夜備課,用心地為基層學生義教。
今次的義補計劃歷時3星期,經香港心橋會協助招募,共有來自18區及因疫情滯留內地的逾160名學生參與。
Chloe指同學參與課堂反應十分踴躍,如在她教導的藝術鑒賞課堂,同學對抽象畫的理解令她印象深刻:課程希望以藝術作品作切入點,提升同學的觀察力同想象力。
同學在鑒想抽象畫的反應十分熱烈,他們用心地觀察畫中的事物,對畫中的人是男或女、人與動物也議論紛紛。
Chole認為同學的認真上課與家長的一句「多謝」,已經足夠成為她繼續堅持的動力。
在疫後重開後,他們亦繼續替這群學生義務解答功課,讓善心延續下去。未來她希望籌辦一個青少年發展服務機構,真正在社區中接觸更多基層學生,繼續為拉近貧苦學生「起跑線」而努力。
林斌也表示,這次活動的意義不僅在於幫助學童趕上進度,而且拉近了香港青年和內地的距離,讓他們互增瞭解,在特殊時候的互動,讓彼此情誼更深重,「這也是我們心橋會一直以來的願景」。